哪里有需要 哪里就是“戰場”

贛州發揮退役軍人作用助力基層社會治理

來源:  新法治報     |    日期:  2023年08月11日     |    制作:  龔迎霞     |    新聞熱線:  0791-86847195

    “多虧了這位‘老兵’,他這么有耐心,來回進行七八次調解,讓我們兄弟倆和好如初。”8月6日,說起鄉里的“老兵”調解員,安遠縣鳳山鄉村民張某豎起了大拇指。
    村民口中的“老兵”名叫唐日新,今年70多歲,在鳳山鄉“老兵”調解室擔任調解員以來,他用一次次融情、理、法于一體的調解法,將矛盾糾紛及時高效化解。
    這是贛州退役軍人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一個生動縮影。
    近年來,贛州市深度挖掘退役軍人潛力,積極組織和引導退役軍人發揮模范作用,參與矛盾調解、社會應急、平安建設等基層社會治理工作,展現出了退役軍人“退伍不褪色、建功新時代”的良好精神面貌。
    從保家衛國到基層治理,再到服務群眾,他們轉變的是身份,不變的是一顆紅心。
    ◎文/圖 王名峰 連永成 全媒體記者劉尊愛

贛州市章貢區“老班長”深入學校開展紅色教育活動

全南縣“老兵”調解室


 “有責任將紅色基因傳承下去”
    在與贛州西津路小學結對開展“紅色基因代代傳,‘老班長’宣講進校園”活動中,贛州市章貢區“老班長”李健講述了戰場親歷的感人故事。
    當講到自己眼睜睜看著戰友倒在身邊時,不禁潸然淚下,他說道:“當時,我就在心里暗暗發誓,如果有機會活著回去,一定要尋找烈士的家屬,替他們盡孝。”
    李健沒有違背自己的誓言,從2017年開始,他自費前往全國7個省份23個縣(市、區)尋找烈士家屬,至今已走訪慰問了30位烈屬。聽完李健的故事,在場的師生無不為他動容。
    “先輩們勇往直前、艱苦奮斗、不怕困難、不怕犧牲的精神值得學習,今后將好好學習,做一個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同學們聽完紅色故事后深受鼓舞。而像這樣的紅色教育活動,贛州市章貢區“老班長”志愿服務隊已開展了50多場次。
    近年來,贛州市遴選一批理論功底深、政治素養高、參戰經歷豐富的隊員組成“老兵宣講團”,以“老兵”親身經歷和革命故事為主線,把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有效貫通,傳播黨的好聲音。同時,通過開展進機關、進單位、進校園、進企業、進社區、進鄉村等活動,以“老兵”身份、從“老兵”視角、用“老兵”語言,宣講黨的理論、政策法規、英烈故事等,傳播紅色文化。  
    “作為一名退役軍人,我覺得自己有使命、有責任將紅色基因傳承下去。”“老兵宣講團”成員紛紛表示。


“群眾有需要,我們應該挺身而出”
    “當時我腦子里什么想法都沒有,就想著救人,身為一名退役軍人,我必須去!”贛州市南康區唐江鎮63歲的退役軍人吳劍敏在勇救落水者之后如是說。
    2022年6月23日凌晨5時許,途經贛州市南康區芙蓉橋的退役軍人吳劍敏,忽然聽到呼救聲,他發現有人在河里掙扎。
    吳劍敏當即跑到橋下,邊跑邊脫衣服,拎起河道救生圈就縱身跳下河。最終,吳劍敏成功把年輕落水女子救上岸??吹奖痪壬系呐記]有生命危險且“120”已趕到,吳劍敏就默默地離開了,沒有留下自己的任何信息。
    直到有心人拍視頻發到了網上,吳劍敏才被辨識出身份。贛州市南康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人員立即找到了吳劍敏,發現他的腳因施救扭傷,有些許紅腫,但他卻毫不在意。作為一名退役軍人,吳劍敏用實際行動展示了退役軍人新風采,體現了退役軍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正義感。
    在贛州,像吳劍敏一樣的退役軍人還有很多,他們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在社會服務中熱情飽滿,沖鋒在前,為民服務。
    贛州市章貢區“老班長”楊晉,一個只剩下30%的胃的退休士官,每年義務參與救援及公益活動超過1000小時。多次跨區域開展救援行動,在救災行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020年,獲評“全國紅十字志愿服務先進個人”。
    安遠縣退役軍人藍峰進山采摘野果回家途中,路遇一名持刀歹徒。但他不懼威脅,成功將歹徒制服,并將其送進派出所。幾天后,藍峰接到公安通報,抓到的這名持刀歹徒是一個潛逃通緝犯,藍峰也被安遠縣授予“見義勇為先進個人”稱號。
    退役軍人康寬軍擔任上猶縣安和鄉富灣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以來,始終以軍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牢記軍人使命和責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基層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得到了群眾的一致肯定與真心贊許,帶領富灣村蝶變換新顏。如今,富灣村鄉親們在家門口的蔬菜、油茶、臍橙、高標準農田等產業基地里務工就業,富灣村的產業如雨后春筍般崛起壯大,整個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祵捾姺謩e于2020年獲全國“敬老愛老助老模范人物”、2021年榮獲上猶縣“優秀黨務工作者”、2023年3月,被省文明辦評為2023年第一季度“江西好人”。
    “作為一名退役軍人,雖然脫下了軍裝,但軍人本色不能丟。當群眾有需要,我們應該挺身而出。”吳劍敏、楊晉等退役軍人目光堅定地說。


“在平安建設中展現軍人本色”
    都說清官難斷家務事,但有些“家務事”,這些“老兵”還真能“斷”。
    2022年3月,信豐縣大橋鎮新圩居委會72歲的“老兵”調解員魏桃榮了解到該居委會上排小組兩戶人家因為宅基地發生糾紛,經過多次調解未達成和解。魏桃榮主動靠前參與調解,說服兩家各讓一半位置修建公共道路,配合職能部門工作人員現場測量地界、辦理審批手續,兩戶人家看到“老兵”忙前忙后,感激在心,最終達成和解協議。
    退役軍人有著敢擔當、有胸懷、善直言等優勢特點,很容易和當事人打成一片,他們參與矛盾糾紛化解等平安建設工作,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近年來,贛州各地充分挖掘退役軍人調解矛盾糾紛能力和本地“活地圖”“百事通”等人緣、地緣、親緣優勢,組建“老兵矛調隊”,成立“老兵調解工作室”,讓退役軍人成為平安建設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梅林鎮地處贛州市贛縣區城關,隨著區城鎮化建設,外來居民越來越多。相鄰權糾紛,環境衛生、征地糾紛以及村民家庭內部的婚姻、贍養、婆媳等糾紛紛至沓來。梅林鎮雙龍村成立“老兵調解室”,化解各類矛盾糾紛60余起,調解成功率97.7%。
    全南縣大吉山鎮打造金牌“老兵”調解隊伍,大力推行“五聲”工作法服務模式,做到來有“迎聲”、問有“答聲”、談有“笑聲”、走有“送聲”、事有“回聲”,以化解矛盾糾紛為抓手,著力解決發生在老百姓身邊的急難事、麻煩事、煩心事。  
    會昌縣打造“嵐山紅”老兵調解品牌,優選經驗豐富的“老兵”,依托縣鄉兩級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和人民調解室,建設21個“老兵”調解室,確保將各類信訪矛盾化解在源頭。
    贛州市章貢區成立260余人的“老班長”志愿服務隊,建設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隊伍,規范設立黨組織,激活黨員退役軍人的黨性基因,發揮“老班長”帶頭作用。其中,“老班長”“老師傅”陳敬東近10年來調解矛盾糾紛超過2800起,調解成功率、履行率、滿意率均達100%。被評為“全省優秀人民調解員”。
    于都縣在全省率先組建新長征退役軍人志愿服務隊,并在23個鄉鎮建立退役軍人志愿服務中隊,覆蓋縣、鄉(鎮)兩級,輻射村(居)。截至目前,全縣4100余名退役軍人加入志愿者服務。
    如今在贛州,不管是矛盾化解、平安宣傳,還是應急救援、志愿服務,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是“戰場”,哪里就有退役軍人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