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需求在哪里 政法服務就到哪里
贛州市政法機關對標大灣區奏響法治安商暖企“協奏曲”
來源: 新法治報 | 日期: 2023年08月18日 | 制作: 何山 | 新聞熱線: 0791-86847195
近日,走進格力電器(贛州)智能制造基地。展廳內,空調、冰箱等家用電器的新功能吸引了客戶前來體驗。車間內,智能化生產線高效有序地運轉,一派熱火朝天的生產景象。
格力是贛州對接融入大灣區引進的中國知名制造企業。項目從洽談、簽約到第一期開工建設,僅用時75天。據統計,2021年以來,來自大灣區的客商在贛州投資億元以上工業項目200余個。
贛南大地成為大灣區投資興業熱土,這背后正是贛州優化法治營商環境的生動實踐。
水美則魚肥,土沃則稻香。近年來,贛州市政法機關緊扣“大灣區能做的,我們也要能做到”目標要求,認真落實省委政法委出臺的《全省政法機關以改革創新為引領全力打造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文件要求和市委決策部署,聚焦全力保護經營主體合法權益,努力營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包容審慎的監管環境和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以高效務實“硬舉措”,有力提升法治營商環境“軟實力”,為贛州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效法治保障。

近日,走進格力電器(贛州)智能制造基地。展廳內,空調、冰箱等家用電器的新功能吸引了客戶前來體驗。車間內,智能化生產線高效有序地運轉,一派熱火朝天的生產景象。
格力是贛州對接融入大灣區引進的中國知名制造企業。項目從洽談、簽約到第一期開工建設,僅用時75天。據統計,2021年以來,來自大灣區的客商在贛州投資億元以上工業項目200余個。
贛南大地成為大灣區投資興業熱土,這背后正是贛州優化法治營商環境的生動實踐。
水美則魚肥,土沃則稻香。近年來,贛州市政法機關緊扣“大灣區能做的,我們也要能做到”目標要求,認真落實省委政法委出臺的《全省政法機關以改革創新為引領全力打造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文件要求和市委決策部署,聚焦全力保護經營主體合法權益,努力營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包容審慎的監管環境和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以高效務實“硬舉措”,有力提升法治營商環境“軟實力”,為贛州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效法治保障。

8月15日,贛州市政府新聞辦、贛州市委政法委聯合召開“奮力打造對標灣區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新聞發布會

民警走訪企業,了解安全生產等情況

檢察官走訪園區了解生產情況,開展法治宣傳

法院干警走訪轄區企業,幫助企業紓困解難

會昌縣率先在全省建立行政檢查企業監測點制度
制度保障 讓企業放心
“現在好了,部門執法規范了,節省了我們很多時間精力,我們可以專心搞生產、謀發展!”說起企業“安靜生產期”制度,位于贛州經開區的江西曼妮芬服裝有限公司行政經理王新宇深有感觸。
民有所盼,法有所應。贛州市聚焦企業、群眾期盼,在全省率先出臺《關于優化法治營商環境規范涉企行政執法工作的意見(試行)》,探索在開發區(經開區、高新區、工業園、產業園)建立企業“安靜生產期”制度,以減少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干擾,讓企業安靜生產。該制度規定,每月1日至25日,除特殊情形外,各級行政執法部門原則上不入園對企業開展行政執法檢查。同時,建立健全有關配套措施和機制,既防止檢查過多和執法擾企,又避免出現責任空檔、監管缺位。
制度運行以來,行政執法單位到園區入企檢查次數減少了30%以上,執法檢查也更加規范了。廣大企業評價道:“既無事不擾,又無處不在。”
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打造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是政法機關服務中心大局、踐行為民宗旨的必然要求。贛州市政法機關充分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重要作用,緊緊圍繞市委“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重大戰略,積極變“老區思維”為“灣區思維”,主動把打造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融入高質量發展大局中去謀劃、部署。
贛州市委政法委主要領導多次調度,積極推動解決打造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過程中的難點堵點問題。贛州市政法各單位主動與深圳政法單位簽署對口合作框架協議,先后出臺《關于進一步優化法治環境服務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充分發揮政法機關職能服務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等61份優化營商環境文件。
推行企業安全生產期、規范執法“五個一”工作機制、建立政法機關聯系服務重點企業、開啟“不動產登記+司法查控”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給在贛南投資興業的企業家們吃下“定心丸”。
法治“錦囊” 讓企業寬心
贛州市章貢區轄區一家擬上市企業急需為董監事、高管開具履職資格證明,由于該公司相關董監事、高管戶籍涉及全國多個省市,開具證明耗費時間長,這讓他們犯了難,于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向贛州市章貢區委政法委求助。
贛州市章貢區委政法委分管負責人隨即專程前往章貢公安協調對接,并全程跟蹤落實。章貢公安積極配合,安排企業注冊地章江派出所根據企業提交的人員信息積極開展調查工作,終于將所涉證明一站式開齊,當天就送到了企業手上。
“我曾經在深圳工作過,切身感受過大灣區便捷高效順暢的服務,沒有想到在這里也能享受到比肩大灣區的服務。”該公司IPO申報負責人為贛州營商環境點贊。
企業需求在哪里,政法服務就到哪里。
2022年3月,贛州市委政法委組織全市政法機關開展打造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調研,沉入一線把情況摸清、把問題找準、把對策提實,對67家重點企業進行法治需求調研,征集到意見建議60余條,服務需求20余項,并指導市政法各單位分別出臺了本單位本系統優化營商環境具體舉措。
審判機關緊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健全完善企業破產處置府院聯動機制,優化破產案件財產解封,提高無產可破案件辦理效率。開展“法護營商”“虔城春雨”等執行專項行動,全力兌現經營主體勝訴權益,僅今年以來為企業追回款項16.7億余元。
檢察機關密切檢企互動,全市檢察機關設立服務非公企業維權辦公室20個,在11個工業園區設立檢察維權聯系點,2022年以來,共辦結企業訴求46件,提供法律咨詢和解答3600余次,向企業提出完善內部風險防控建議90余條,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180余個。
公安機關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對旅館業、公章刻制業、特種行業許可證核發實行告知承諾制,全面提升行政審批效率。在公安戶政、出入境、交管等業務窗口推行“一窗通辦”“一網通辦”“掌上辦”“碼上辦”服務。依托“一企一警”工作機制,經偵、治安等部門民警主動到掛點企業走訪調研,了解企業生產經營困難,排查各類矛盾糾紛及不穩定因素。截至目前,共為1781家規上企業提供了“一企一警”服務。
司法行政機關推行涉企行政執法“降頻減擾容錯修復”機制,建立企業行政檢查監測點制度,搭建企業與執法監督部門“直通車”,全市建立了1053家企業行政檢查監測點,為企業提供法律咨詢、執法監督、行政復議等服務,有效監督行政執法檢查行為。近年來,開展民營企業“法治體檢”活動1920次,排查化解了一批法律風險、涉企糾紛。
一個個法治“錦囊”,一攬子護企措施,有效解決了企業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讓企業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精準服務 讓企業省心
日前,贛州市南康區人民法院受理一起買賣合同糾紛案時,了解到南康區某家具廠擔心訴訟后對公司信譽造成負面影響,有履行支付義務的意愿。本著為企業減輕訴累、保護企業信用的理念,贛州市南康區泛家具矛盾化解中心組織雙方先行調解,圍繞爭議焦點向雙方釋法明理,最終促成雙方達成調解協議,家具廠專程送錦旗以示感謝。
贛州市南康區是全國最大的實木家具制造基地,家具產業集群產值突破千億大關,全區擁有家具企業過萬家,從業人員近50萬,涉家具企業糾紛易發多發。2022年7月,由贛州市南康區委政法委牽頭,南康區人民法院結合南康區開展的“雙進雙促”活動,與工商聯、市場監督管理局、家具產業服務中心、家具協會等單位共同成立全省首家“泛家居行業矛盾糾紛化解中心”,打造覆蓋家居行業全產業鏈企業的“全鏈條、一體化、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平臺,有利護航“家具之都”這一城市名片。
同樣在瑞金市,該市針對經開區園區企業,建立政法干警聯系企業制度。瑞金市人民法院還安排33名員額法官一對一服務園區百家規上企業,引導企業依法合規經營,在城郊法庭掛牌成立“優化營商環境司法服務站”,推動企業、股東之間矛盾糾紛非訴解決。
近年來,贛州市深化和發展“尋烏經驗”,在工業園區搭建“1+N”多元解紛平臺,為企業和勞動者提供一站式的多元解紛指導服務,讓園區企業和勞動者不出園區即可享受到高效便捷的調解疏導、法律咨詢服務,實現涉企矛盾糾紛就近、從快解決,維護企業合法權益,構建和諧穩定的發展氛圍。
“這些調解平臺就像是我們的娘家一樣,在這里可以享受一站式服務,高效化解企業糾紛,有效降低企業訴訟成本,減輕企業訴累,讓我們全身心投入生產中。”多家企業負責人對此都深有感觸。
柔性執法 讓企業暖心
“執法部門不是為了罰款而罰款,而是綜合考慮企業的實際情況和監管需要,對于輕微違法行為依法不予處罰,讓我們感受到了法治溫度,增強了發展信心。”贛州某置業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原來,該公司售樓員在開盤當天,通過個人微信朋友圈發布消息稱“首開勁銷3億元”的廣告。后經市場監管執法部門查明,該項目首期商品房實際成交總金額不足3億元,鑒于當事人的違法行為輕微,市場監管部門對當事人發布虛假廣告的違法行為不予行政處罰,只是進行教育。
企業一旦被行政處罰,對于企業來說,這將成為一個“信用污點”,將對企業的健康發展帶來影響。
企業有呼聲,司法有回應。
贛州市堅持正確理解、準確適用寬嚴相濟刑事司法政策,堅決做到當寬則寬、該嚴則嚴,依法平等、公平公正辦理各類涉企案件,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
司法行政機關推進實施包容免罰清單模式,做到“輕微不罰”“首違不罰”,在市場監管、農業農村、生態環境、城市管理等34個部門領域出臺包容免罰清單374項,實現了包容免罰清單全覆蓋。
審判機關依法規范辦理以企業為被告人的刑事案件,防止了“辦一個案件,垮一個企業”。審結涉經營主體行政案件351件,提出司法建議186件,促進行政審判與行政執法良性互動。
檢察機關依法適用寬嚴相濟刑事司法政策,審慎辦理涉經營主體案件,最大限度減少案件辦理對企業生存和正常經營的影響。2021年以來,對涉嫌犯罪的非公企業人員依法作出不批捕36人、不起訴46人。
公安機關在全省率先推出規范執法“五個一”工作機制,使公安機關執法辦案更加公平合理規范。嚴格執行審慎包容的執法理念,在辦理涉企案件中,審慎采取強制措施,審慎采取查封、凍結等措施。
“寬嚴相濟、法理相融”的理念,讓經營主體感受到了執法既有力度又有溫度,有效實現執法活動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打防結合 讓企業安心
“感謝公安機關第一時間介入,快速破案,為企業挽回了損失。”前不久,市民楊某在贛州市章貢區沙石大橋旁工地內的10捆鋼筋被盜,共計重量27噸余,價值13萬元。
贛州市公安局章貢分局接警后,快速鎖定該工地工人王某,并成功將其抓獲,追回被盜鋼材。
贛州市政法機關多措并舉,打造高質量法治化營商環境,既要提升服務企業水平,還要保障企業發展、維護企業正常合法權益。
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斗爭,深入開展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暨養老詐騙專項行動,打掉了一批“肉霸”“氣霸”“礦霸”等違法犯罪。
嚴厲打擊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的違法犯罪,加強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司法。開展“昆侖2022”專項行動,嚴厲打擊合同詐騙、串通投標、假冒注冊商標等涉企違法犯罪,保障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僅2022年以來,全市偵破串通投標案件90起,采取強制措施97人,涉案標的達73億余元。
嚴厲打擊各類侵害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推出涉經營主體案件快速辦理、專業化辦案機制。2021年以來,全市偵破經濟類涉企違法犯罪案件559起,打擊處理犯罪嫌疑人670人,破獲了會昌縣系列盜竊變壓器案、經開區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電纜線被盜案等一批重特大案件。
不僅要打擊,還要以防促安。
強化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全力打造“智慧平安小區”等,推行“城市快警”勤務模式,擦亮“平安城”金字招牌。
結合“萬警千車下基層”“和諧2022”行動,建立企業周邊治安環境警企聯合巡邏機制,采取車巡、步巡等相結合的方式,重點對廠礦企業、企業周邊易發案部位、路段進行巡邏,最大限度擠壓違法犯罪活動空間,降低涉企發案率。
數據顯示,贛州市公眾安全感連續四年位居全省第一。營商環境評價位居全省第一方陣。
下一步,贛州市政法機關將以組織開展打造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優化提升年活動為抓手,在轉理念、重保護、優服務、創機制等方面持續發力,不斷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持續打響“干就贛好”品牌。
文/圖 廖建明 王名峰 全媒體記者劉尊愛